16.1.12

雨是一首濕濕的牧歌



「最想念台灣的什麼?」

每當被問起這個問題,總是不加思索的搖頭:沒有。

我不想念台灣夜市那些熱騰騰又香味四溢充滿家鄉味的小吃、雞排、滷味,也不懷念那些跟歐洲相比之下便宜至極的異國料理,關於吃,我很隨和的。關於人,當然想念,但在資訊發達的社會,拜社群網站興盛之賜,打開電腦一點開就是朋友的最新資訊,最新的照片,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得知朋友一整天的行程,在感嘆科技偉大的同時人與人之間似乎又離無距離更近了些,想講話也能透過應用程式交談,「距離生美感」也許是對的,在古代只能靠書信往來的社會也許就是靠著思念對方莫測的命運,才能生產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別離詩歌文賦。

但隨著待在歐洲的時間越來越長,尤其歷經了嚴寒的冬天之後,漸漸地,我發現我開始懷念台灣的一樣東西。是氣候。

對,就是那個小時候在地理課本上讀到的,副熱帶與熱帶季風氣候,造成四季分明(是嗎?)的現象。春暖花開時節,杜鵑、茶花爭先恐後的恣意綻放,絕不比日本的櫻花遜色;春夏之際綿延不絕的梅雨、盛夏旺盛的對流雨以及那第一聲雷,大概就跟歐洲的第一場雪一樣,總令人興奮。秋天轉涼,微風吹拂,帶走酷暑,以及緩緩到來的冬天,既潮溼又寒冷,相較於西方國家室內都有暖氣設備,台灣的冬天真讓人難受,有時在家還得穿厚大衣才不致發抖。

是嗎?也許和歐洲氣候大相逕庭,但稱之最懷念好像又有點說不上來的詭異感。於是開始細想,漸漸地,我發現我想念的是更支微末節的事情,或說是片段。比如說,雨的味道。我記得在細雨中的漫步,那潮潮的、黏膩的雨的味道襯著彼此不搭嘎、此一時彼一時的談話,如今回想起來真是再好不過、熟悉且陌生的場景,怯生生地深怕一碰觸美好的回憶即迸裂四碎。比如說,夏日炎熱午後的雷陣雨,和朋友在椰林大道上瘋狂的騎著腳踏車狂奔,不記得為了什麼,倒記得汗水撒落一地,更說是青春。又比如說,夜晚寒風中、昏黃的路燈下,我記得在那些冷得清澈的燈光下握緊了誰熾熱的手、給予最真誠的心,外頭濕冷難耐,擁抱成了最佳的解藥。一個個在台灣的、獨到的場景配著記憶,從心底油然而生。那些溫暖的微笑如豔陽下的花兒般,燦爛的綻放著;那些最孤寂黑暗的夜晚,泣不成聲的模樣消失在大雨滂沱之中;那些無數個破涕為笑的瞬間、義無反顧下定決心向前衝的瞬間、最難過的時候、最開心的時候,總會有特定的情境令人不斷思念。

這才明白,我想念的,是在氣候的背後,那些過往的記憶,甜甜的、慢慢地在心底發酵著,越久越甜、越沉越香。


ps:標題源自余光中的詩-車過枋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