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.9.12

paris


我想我還是失敗了。

沒來由的,從小我就盡量避免自己去喜歡上巴黎這個城市,要說是太多人喜歡了反倒讓人失了興趣,或說是太多人說她的壞話,都好,反正我總是小心翼翼。

但在自己獨自走在這個城市十來天之後,終究無可避免的被她深深吸引。

海明威說,不論我們變,巴黎怎麼變,也不論去巴黎有多容易,有多困難,我們總要回到巴黎。巴黎總值得眷戀,不管你帶去什麼都能得到回報。是啊,我總是在這段日子裡想起一個人走在街道上的情景,也許是那十來天的天氣太好,每日以蔚藍相待,晴空萬里,冷冽的空氣、無可比擬迷人的芳香漂浮空中,不到午時人人在麵包店裡排隊,等著剛出爐的長棍麵包,或抱著或邊走邊咬,還有一家家閃爍著燦爛光輝的法式甜點,似乎正向每個路人招著手,低語著快來吃我。瑪黑區的型男優雅女、充滿混雜風情和橄欖香的拉丁區,我走在香榭麗舍大道朝著打折季衝去,而盡頭是高大雄偉的凱旋門。逛不完的博物館美術館,走過的聖母院和莎士比亞書店,蒙馬特區特有的與世獨立氛圍與聖心堂,艾蜜莉的咖啡館和梵谷的房間,走在哪兒都能碰上得過獎的麵包店,香脆的外皮語柔軟帶有嚼勁的天然酵母,教人無法忍受。塞納河畔的獨步、戰神廣場,光從夏祐宮看巴黎鐵塔我就去了三次只因為每日的光景不同。無意經過的inception裡出現的鐵橋、每日搭著地鐵研究怎麼搭最省時,怎麼看都很多所謂優雅的巴黎女人,我整日拿著買來的街道圖,畫著、走著,漫步著,十八區終究沒有走完,但地圖倒是狠狠地烙在腦海中,揮之不去。


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看著流動的饗宴中提到的各個街道,引起我這麼大共鳴的原因了。

我記得最後一天清晨在Av. de l'Opéra的地鐵遇到沒有電的手扶梯,受到好心人士幫我提著30公斤的行李趕車,Rue de Rivoli路旁的甜點和杜樂麗花園,為了香水走了很多次的Bd Saint-Germain,藥妝店林立的Rue des Francs Bourgeois而後才知道原來是布爾喬亞,原來Rue Descartes稱作笛卡爾街。走在第十八區高級住宅的迷霧和清新無人的街道,每天出門回家的Daumensil和對面的麵包店,太多街道走到路癡如我也終於記住。一日受限於兩張車票,其餘的就靠雙腳,一直走一直走,照著地圖永無止盡的走下去,走十日來的往返間,我用腳、用身體去記憶這個城市的一切。


於是我還是喜歡上了,沒有進去海明威在蒙帕納斯遇見費滋傑羅的澳洲犬酒吧,沒進去丁香園咖啡館、奧德翁的歌劇院和聖米榭廣場上的咖啡館,作為一個過路者,一個短暫地旅行者,我以自身獨步於這個城市,在每日與自我的對話中發現這個城市諸多美好的地方,最終無可避免地喜歡上這裡。




21.9.12

jerry uelsmann

Jerry Uelsmann  Untitled (1982)

Jerry Uelsmann  Untitled (1996)

Jerry Uelsmann(1934-),超現實攝影的先驅。
只能說相見恨晚,但也不算太遲。
他說“Simply stated… my hidden agenda is to amaze myself. The anticipation of discovering new possibilities becomes my greatest joy.”

常想起沖片放相的時光,那段日子總是安靜得過分。
微光的空間中,緩緩地把相紙浸入藥水,然後總是忘了時間。
顯影的那一瞬間總是令人屏氣凝神,好像看見自己的什麼從身體跑了出來。
那個瞬間我確信我是喜悅的,不論洗出來顏色是否理想,
i really am.

學習黑白攝影的過程很短,但好像開啟了一扇門。
我從微微的縫隙中看見那個世界撇進來的光,
微弱地,好似物體的輪廓,或許是光于空間于物體的眷戀。
我迫不及待地走向前,想再多探點什麼,關於視覺與世界的連結。
能尋得什麼呢?我不知道,
只知道已經停不下來了。




14.9.12

Disney fantasia


迪士尼幻想曲。

小時候看過的,長大之後,唯一有印象的大概只剩魔法師的學徒了。
今年迪士尼幻想曲正式由官方授權,進行巡演,而亞洲的第一站就是台灣了。
這麼難得的機會,腦中帶著藍帽子俏皮的米奇已經在跳了,咚咚咚地手也跟著點下去了。

這次是有大螢幕播放,現場則由長榮交響樂團演出。
因為可以帶孩童入場的關係,成為整場演出唯一的缺憾。
(各位親愛的父母,人民的文化素養就從孩子培養起啊,如果您不告訴孩子聽音樂會的時候必須安靜不能講話及亂動,真的會很困擾啊)
撇除外在因素,第一個音符下下去的時候,我整個人都被吸進去了。
幻想曲是華德迪士尼在1940年時想以杜卡的"魔法師的學徒"為藍本,創作戲謔風格的動畫,並請史塔科夫斯基現場指揮交響樂團,整部動畫歷時三年才完成,投入資本相當大,且唯一有劇情的就是米奇的魔法師的學徒,其他則以音樂和畫面搭配。這新奇的手法雖然在藝術上堪稱一大突破,在當時喜歡看有劇情的電影的人們,倒是不太買單。直到近年多次重映後受到廣大好評,1998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本世紀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,也成為迪士尼動畫崇映最多次的作品。

這次匯集了1942年和幻想曲2000中的曲目,和最初的略有出入,增加了諾亞方舟橋段和大城市裡小人民生活的劇情片段,不過數部都讓我熱淚盈眶啊!每個片段都充滿想像力且富有童趣,冰精靈的飛舞、蒲公英種子的漂泊、綠意的拂過、月亮射出了滿天星空,跳舞的香菇和恐怖的火山熔岩,一個個都擬人化後和悠揚音樂及節奏配合,成了一部經典中的經典!整部動畫以古典樂為主軸,照著節奏及張力去發展,這和一般電影的配樂有很大的出入,讓音樂成了主角,百分百完全地詮釋音符,而動畫則分毫不差地落在拍點上,是很有節奏感,看得真讓人過癮!


說到幻想曲,還有另一個迪士尼動畫我小時候印象非常深刻的是"花與樹"。
迪士尼第一部彩色動畫。
小時候家中有錄影帶,剛好就是silly symphonies,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這部和三隻小豬,
看了好多次都看不膩,高中的時候老師又放了一次,一下子回憶湧現。



以下是表演曲目:
貝多芬:第五號交響曲(節錄) Beethoven: Symphony No.5 (excerpts)
貝多芬:第六號交響曲,第三&第四樂章 Beethoven:Symphony No. 6, Movements III & IV
柴可夫斯基:《胡桃鉗》組曲 Tchaikovsky: The Nutcracker Suite
德布西:月光 Debussy: Claire de Lune
史特拉汶斯基:《火鳥》組曲(1919) Stravinsky: The Firebird Suite (1919)
蓋希文:藍色狂想曲 Gershwin: Rhapsody in Blue
保羅.杜卡:魔法師的學徒 Paul Dukas: The Sorcerer’s Apprentice
艾爾加:威風凜凜進行曲 Elgar: Pomp and Circumstance
雷史畢基:羅馬之松,第四樂章 Respighi: Pines of Rome, Movement IV

來源:官網

而原本的幻想曲曲目為:
巴哈︰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﹙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﹚
柴可夫斯基︰胡桃鉗組曲﹙The Nutcracker Suite﹚
杜卡︰魔法師的學徒﹙The Sorcerer's Apprentice﹚
史特拉汶斯基︰春之祭﹙The Rite of Spring﹚
貝多芬︰田園交響曲﹙Pastoral Symphony﹚
龐開力︰時辰之舞﹙Dance of the Hours﹚
穆梭斯基︰荒山之夜/舒伯特︰聖母頌  ﹙Night on Bald Mountain/Ave Maria﹚

1.9.12

九月



又是一個好圓好亮的銀玉盤。

今日練團,很晚回家。
卡繆札記第五次翻開,讀不下去。
不是因為文字艱澀難懂或內容枯燥,而是其描寫人類最內心的情感思想與處世哲學,
於情於理,就這麼剛剛好地,對著了。
一字一句皆想刻在心上,第一篇於是再也讀不完了。


「我的意思是說:任何人即使不沾絲毫浪漫色彩,對於過去的貧窮也難免產生懷念之情。若干年的貧困生活,足以逼造出特別的敏感。」開頭便如此說。


八月走了,秋天來了。
看到日期出現9/1仍驚了一下,這年怎麼到了要開始倒數的日子了。